Saturday, 30 April 2016

水壶谁发明的?

现代的保温瓶是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杜瓦爵士于1892年发明的。当时他正在进行一项使气体液化的研究工作,气体要在低温下液化,首先需设计出一种能使气体与外界温度隔绝的容器,于是他请玻璃技师伯格为他吹制了一个双层玻璃容器,两层内壁涂上水银,然后抽掉两层之间的空气,形成真空。这种真空瓶又叫 “杜瓶”,可使盛在里面的液体不论泠、热温度都保持一定时间内不变。 由于在家庭中保温瓶主要用于热水保温,故又称热水瓶。


DIY雪糕的做法

用料

主料

淡奶油70克

酸奶150克

糖粉25克

辅料

巧克力适量

1. 将巧克力隔水融化
2. 待巧克力融化成液体之后,倒入模具内
3. 将雪糕棒从底部插入,不需要插到底,然后放入冰箱时冷冻至巧克力变硬
4. 将70克淡奶油倒入无油无水的盆中
5. 加入20克糖 粉,用电动打蛋器打发至6分,即淡奶油 有纹路全是可流动状态
6. 将酸奶倒入,一起拌匀
7. 待巧克力冻硬之后,从冰箱将模具取出,将拌好的酸奶淡奶没糊倒入,抹平,放入冰箱冷冻2小时以上
8. 做的时候也可以做双层的,就是表面是巧克力,后面是雪糕
9. 雪糕糊倒入,同样都是冷冻2小时以上
10. 冷冻之后取出,脱膜的时候非常方便,长条形的模具,表面可用融化之后的巧克力液挤入沟槽内,笑脸的眼部也可以另外挤一些巧克力

营养寿司卷的做法

用料
主料
黏米1.5勺

糯米1勺

紫菜4片

青瓜半条

火腿100克

红萝卜1根

生菜1棵

鸡蛋4只

辅料

寿司醋适量

酱油适量

1.青瓜、红萝卜、火腿洗净并切条,红萝卜、火腿用盐水灼熟,青瓜用开水冲洗;生菜洗净并沥水。

2. 粘米与糯米一起煮熟,放入适量寿司醋拌匀,放凉备用。
3. 鸡蛋放点酱油打散,用平底锅分次煎熟。

4. 紫菜放在卷帘上,把放凉的饭平铺在紫菜上。

5. 根据自己的喜好放入蔬菜及肉。

6. 用力卷好紫菜。

7. 最后切件就完成了


Thursday, 28 April 2016

苏打水的资料

苏打水属于碳酸饮料,也叫弱碱水或弱碱性水。是在经过纯化的饮用水中压入二氧化碳,并添加甜味剂和香料的饮料。具有弱碱性,可去除污迹,例如咖啡杯中的咖啡污迹,或银的污迹。医学上外用可消毒杀菌,内服可综合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改变酸性体质。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可以天然形成或者用弱碱泡腾片、苏打泡腾片以及机器人工生成。


食人花的资料

食人花生长在美洲亚马孙河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地带。形态十分娇艳,花形似日轮。香味恰似兰花,直径可达1.5米,花瓣厚约1.4厘米。一朵花有5个花瓣,叶片有三四十厘米长。许多报刊杂志不断刊登了有关吃人植物的报导,有的说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也有的说在印尼的爪哇岛上。


捕蝇草的资料

捕蝇草,(Dionaea muscipula),英文名称为Venus Flytrap,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食虫植物,它的茎很短,在叶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且能分泌蜜汁,当有小虫闯入时,能以极快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据说因为叶片边缘会有规则状的刺毛,那种感觉就像维纳斯的睫毛一般,意思是“维纳斯的捕蝇陷阱”。中文及日文对捕蝇草还有“苍蝇的地狱”(ハエジゴク)这个别名。其主要特征就是能够很迅速的关闭叶片捕食昆虫,这是种和其远亲猪笼草一样的食肉植物,在茅膏菜科捕蝇草属中仅此一种,属于维管植物的一种。盆栽可适用于向阳窗台和阳台观赏,也可专做栽植槽培养;捕蝇草被誉为自然界的肉食植物。捕蝇草独特的捕虫本领与酷酷的外型,使它成为了最受国内宠爱的食虫植物。


Wednesday, 27 April 2016

为什么下雨后会出现双彩虹?

彩虹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小水滴把阳光经过折射形成的。 当光经一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后形成的是一个正彩虹。 有时,光会形成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后也会形成彩虹,不过这个彩虹是反的。 在特殊情况下,也会两种彩虹同时出现,这就是双彩虹。 很多时候会见到两条彩虹同时出现,在平常的彩虹外边出现同心,但较暗的副虹(又称霓)。副虹是阳光在水滴中经两次反射而成。当阳光经过水滴时,它会被折射、反射后再折射出来。在水滴内经过一次反射的光缐,便形成我们常见的彩虹(主虹)。若光线在水滴内进行了两次反射,便会产生第二道彩虹(霓)。霓的颜色排列次序跟主虹是相反的。由于每次反射均会损失一些光能量,因此霓的光亮度亦较弱。两次反射最强烈的反射角出现在50°至53°,所以副虹位置在主虹之外。因为有两次的反射,副虹的颜色次序跟主虹反转,外侧为蓝色,内侧为红色。副虹其实一定跟随主虹存在,只是因为它的光线强度较低,所以有时不被肉眼察觉而已。苏格兰上空的双重彩虹1307年时欧洲已有人提出彩虹是由水滴对阳光的折射及反射而造成。笛卡尔在1637年发现水滴的大小不会影响光线的折射。他以玻璃球注入水来进行实验,得出水对光的折射指数,用数学证明彩虹的主虹是水点内的反射造成,而副虹则是两次反射造成。他准确计算出彩虹的角度,但未能解释彩虹的七彩颜色。后来牛顿以玻璃菱镜展示把太阳光散射成彩色之后,关于彩虹的形成的光学原理全部被发现。


企鹅为什么不会飞?

很久很久以前,可爱的企鹅祖先还能在空中翱翔。那么为什么它们放弃飞翔了呢?童话故事里没告诉我们答案,不过现在科学家已经大概有了答案:企鹅不会飞是因为它们更爱游泳! 科学家对一种与企鹅很相似的海鸟——海鸦进行了研究。海鸦还保有飞行能力,不过研究显示,既会飞又会游泳真的是成本高昂而效率不佳。这项研究支持了长久以来的一个假说——企鹅在7000万年前放弃天空是为了成为水中之王。 图中的厚嘴海鸦在吃力地飞行,而帝企鹅则选择悠闲地散步和游泳。图片来自Nature “这项研究测量了空中运动和水中运动的能源成本,都是些实实在在的数字,贡献很大。” 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丹尼尔·克塞普卡(Daniel Ksepka)如是说。丹尼尔研究企鹅进化,不过并未参与这项研究。 为了了解古代企鹅为何放弃天空,研究者转向了厚嘴海鸦。厚嘴海鸦在阿拉斯加、加拿大以及其他北部地区的悬崖上筑巢,它靠翅膀推动自己在水中前进,搅起磷虾和浮游生物;它也飞——不过飞得很费劲。 海鸦“飞得可烂了,”这篇论文的作者之一、加拿大温尼伯市曼尼托巴大学的研究生凯尔·艾略特(Kyle Elliott)说,“它们翅膀扇得飞快,着陆也很糟糕。” 为了研究把巢筑在加拿大北部的海鸦,研究者带着装有橡皮子弹的猎枪以抵挡当地的北极熊,他们住的小屋周围也环绕着带电的“熊栅栏”。在没有北极熊“意外来访”的空隙,研究者们套捕海鸦,往它们身上注射示踪分子以记录其能量使用情况。他们还给海鸦装上传感器,以了解它们下潜了多深,以及在空中、水里、陆上各花费了多少时间。 结果显示,海鸦可不好当。这种动物飞行时每分钟消耗的能量比其他任何一种鸟都多,甚至超过了前任冠军斑头雁,后者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而闻名[1]。研究组本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报告,称海鸦飞行时消耗的能量31倍于休息代谢率,这在鸟类中目前是最高数值。而其他脊椎动物就算再勤快,也仅仅是25倍于休息代谢率。 海鸦在水里混得要好些,比许多鸟都高效,不过依然有值得提高之处。研究发现,相比同样大小的企鹅,海鸦游泳消耗的能量也更多,这也显示企鹅放弃飞行提高了其游泳效率。 论文作者之一、圣路易斯市密苏里大学的海鸟生态学家罗伯特·里克莱夫斯(Robert Ricklefs)说,结果显示,海鸦“真的是鸟类中的边缘种类”。如果海鸦多功能的翅膀变得像企鹅的鳍翅那样短粗,游泳就方便多了,因为短翅膀在水中阻力更小。不过飞翔就几乎不可能了,因为短翅膀难以维持飞行。 艾略特说,结果与“所有鸟类的飞行成本都或多或少相同”的假设不符。对于海鸦而言,“我们证明了其飞行成本大大高于预期……(并且)展示了会飞的代价。”即便如此,飞行还是有助于海鸦逃避天敌、在住处和觅食地之间快速穿行;相反,对于古代企鹅来说,放弃飞行显然是个更好的选择,它们因此而长得更大、潜得更深、游得更快、在水里待的时间更长,而这意味着它们能捕到更多、更大的猎物。里克莱夫斯如是说。 英国塞特福德英国鸟类学信托基金会的海鸟生态学家克里斯·萨克斯特(Chris Thaxter)说,矫枉失衡学说认为,古代企鹅是用飞行能力换取了游泳技能,这项研究为这一假说提供了有价值的证明。“这是非常大的进展,增进了人们对矫枉失衡学说运作方式的理解。” [1] 斑头雁被誉为世界飞得最高的鸟类,它仅用8小时就能飞越海拔近9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大部分的斑头雁在印度等海拔较低的地方过冬,春季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到青藏高原繁殖。



为什么火山里有岩浆?

因为地心的温度是十分得高的,将地球内的一部分物质融化掉了,于是就形成了岩浆. 底下是关于岩浆的一些介绍! 岩浆(Magma):岩浆是指地下熔融或部分熔融的岩石.当岩浆喷出地表后,则被称为熔岩(Lava).岩浆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熔化形成的液体   从液体中结晶的矿物   捕虏体和包裹体   岩浆中溶解的气体 由于地壳的保温作用,越向地心其温度越高.地核因高压呈固体状态.而地壳之下的高温物质呈液体状态就是岩浆.根据现代火山喷溢而出的熔岩得知,硅酸盐是岩浆的主要成分.其中SiO2的含量在80—30%之间;金属氧化物如Ai2O3、Fe2O3、FeO、MgO、CaO、Na2O等占20—60%.其它如重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放射性元素等,它们的总量不超过5%.此外,岩浆中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其中主要是H2O、CO2、H2S、F、Cl等. 岩浆岩的形成 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侵入岩固结成岩需要的时间很长.地质学家们曾做过估算,一个2000米厚的花岗岩体完全结晶大约需要64000年;岩浆喷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喷出岩由于岩浆温度急聚降低,固结成岩时间相对较短.1米厚的玄武岩全部结晶,需要12天,10米厚需要3年,700米厚需要9000年.可见,侵入岩固结所需要的时间比喷出岩要长得多. 黏度也是岩浆很重要的性质之一,它代表着岩浆流动的状态和程度.岩浆中SiO2的含量对黏度影响最大,其次是Al2O3,Cr2O3,它们的含量增高,岩浆黏度会明显增大.酸性岩中SiO2,Al2O3的含量很高,因此,黏度也最大;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可以降低岩浆的黏度、降低矿物的熔点,使岩浆容易流动,结晶时间延长;此外,岩浆的温度高,黏度相应变小;岩浆承受的压力加大,岩浆的黏度也增大. 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如果这些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岩石学家称之为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如果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称之为枕状构造.可见,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 岩浆岩不论侵入到地下,还是喷出到地表,它们和周围的岩石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如果岩浆沿着层理或片理等空隙侵入,常形成类似岩盆、岩床、岩盖等形状的侵入体,它们和围岩的接触面基本上和层理、片理平行,在地质学上称为整合侵入;如果岩浆不是沿着层理或片理侵入,而是穿过围岩层理或片理的断裂、裂隙贯入,这种情况形成的侵入体被称为不整合侵入体.人们通常所说的岩墙,就是穿过岩层近乎直立的板状侵入体,厚度一般为几十厘米到几十米,长度可以从几十米到数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 由于岩浆岩和围岩有很密切的接触关系,因此,围岩的碎块常被带到岩浆中,成为岩浆的捕虏体.但是生物化石和生物活动遗迹在岩浆岩中是不存在的. 在岩浆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壳形成侵入岩或喷出到地表形成喷出岩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性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岩浆岩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如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还有碱性岩、碳酸盐岩等岩类,也充分说明了岩浆成分的复杂多样性。


Tuesday, 26 April 2016

热胀冷缩的资料

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


吃冰棒会胖吗?

会 这类食品有三大问题:因含有较高的奶油,易导致肥胖;因高糖,可降低食欲;还可能因为温度低而刺激胃肠道。 常吃奶油类制品可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出现血糖和血脂升高。饭前食用奶油蛋糕等,还会降低食欲。高脂肪和高糖成分常常影响胃肠排空,甚至导致胃食管反流。很多人在空腹进食奶油制品后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 哦对了,后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是冷食,吃到肚子里时,大脑会认为是腹部受凉,就会让更多的脂肪聚集在腹部,是腰围变粗!


为什么恐龙会灭绝?

国科学家最近提出,恐龙灭绝是由当时恶劣的“空间天气”造成的,也就是说,来自宇宙的强烈粒子流闯入地球大气并导致地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从而致使恐龙灭绝。 据德国《科学画报》杂志报道,来自波恩天体物理学研究所的约尔格.法尔教授介绍说,地球在6千万年前曾陷入一次强烈的宇宙粒子流“风暴”中。在遭遇这样的风暴时,高速进入地球大气的各种粒子会达到平时的上百倍之多,将大气中的分子“撕裂”成为形成雨水所必要的凝结核,最终导致地球大气中云层增厚,降雨频繁,气温急剧下降。 科学家认为,正是宇宙粒子流的爆发导致了地球气候条件的剧烈变化,而不能适应此种气候变化的恐龙也因此在较短时间内灭绝 地球历史上的中生代曾经虫息过种类繁多的爬行动物一一恐龙。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恐龙化石多达几百种,这样一个主宰地球l.6亿年之久的庞大动物类群在白垩纪末期却突然覆灭。写下了生物史上令人费解的一章。 迄今为止,各种有关恐龙灭绝原因的解释均不能自圆其说。近年来美国物理学家路易·阿尔瓦雷兹提出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假说备受各方关注。他在研究意大利古比奥地区白垩纪末期地层中的黏上层时发现微量元素枣铱的含量比其他时期地层陡然增加了30-160多倍,之后人们从全球多处地点取样检测都得出同样结论,白垩纪末期地层中铱元素合量异常增高的确是普遍性的。于是阿尔瓦雷兹认为在白垩纪末期有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产生的尘埃遮天蔽日。造成地表气候环境巨变,导致了恐龙的消亡。但是,用小行星撞击地球来解释岩层中铱含量增加和恐龙灭绝存在许多疑点。 1.小行星一般都是由硅、铁类元素构成,这样巨大的小行星落在地球表面即使经历漫长岁月也不可能踪迹全无,而在地球上从未发现有这样大型的陨石; 2.白垩纪末期的岩层大部分是熔岩冷却形成的火成岩,由尘埃堆积而成的沉积岩只占地表很小一部分。仅一颗小行星撞击扬起的尘埃能够把当时地球上绝大多数动植物埋入深达几千米的岩层中吗? 3.一颗小行星所含的铱元素就能均匀的散布以至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吗?铱元素在地球深处也同样存在,为什么只推测铱元素来自地球以外而不是来国地球内部呢? 我们知道,地球内部的热核反应会不断积聚起巨大能量,一旦地壳承受不住时,内部压力便冲破地壳突然释放形成大爆发。铱枣这种主要存在于地核内的元素在大爆发时通过熔岩喷发从地球深处被带到地壳表层,而公认的标志白垩纪结束的黏土层正是由大量火山灰尘堆积形成。所以,白垩纪末期地层中铱含量普遍增多证明当时地壳曾发生了普遍性剧烈喷发。 化石档案告诉我们,绝大多数恐龙的死亡时间和绝大部分恐龙蛋化石的产出年代是在白垩纪末期,已发现的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全部保存在富含铱的薄黏土层下的地层中,这与地质学界认定的白垩纪末期大规模造山运动等一系列全球性地壳构造剧烈变动的时间相吻合。 近年来在内蒙古巴音满都呼白垩纪末期的地层里出土的数百个原角龙和甲龙化石中,大量完整的恐龙骨架成群堆积在一起,从遗骸的埋葬姿势看,它们是在极度痛苦中死去,其中还有整群的恐龙幼仔骨架。这一情景显示它们是灾难性的集体死亡,而且死后尸体迅速在原地被埋葬(在世界其它地方的恐龙化石许多都有相似的死亡特征)。同时发现当地含化石的岩层是一种砖红色的粉沙岩层,这种由大量火山灰堆积而成的层积岩正是形成化石的最佳环境。可以推测那次环境剧变的过程相当突然和短暂。因为,如果地球的环境是在较长时间逐渐变化,恐龙种群是缓慢消亡的话,它们是不会留下这么大量埋没时间相对集中的恐龙蛋化石和整群恐农幼仔化石的。所以,大多数恐龙应是在生存环境一直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因突然降临的毁灭性灾难而大批死亡。 大量体现当时地球环境特征的动植物化右均显示,白垩纪末期以前,地球大气层的密度和厚度远远超过现在,地表较为平坦,全球都是非常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那时极地和赤道温差很小,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地质学家曾在北极圈内的埃尔斯米尔岛发现了一片以水衫为主的化石树林,林中还有鳄等动物化石,说明极地曾具有热带的气候环境。自然环境是决定生命存在形态的主要因素,地球大爆发后,当那些身躯硕大的恐龙赖以生存的湿热环境不复存在时,即使有一些幸存下来,也无法适应相对寒冷干燥、有冷暖季节区分的气候环境而继续生在。所以,大多数恐龙的绝迹便自然而然了。 还有一部分幸免于难的恐龙(大多体形较小)以及一些早在保罗纪就已经进化为原始鸟类、哺乳类的动物、遵循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经过7000万年不断演变,大多数物种改变了原来的形态,由冷血动物进化为耐寒的能调节体温的热血动物(鸟类、哺乳类及人类)。当然,每次大规模物种进化后,总会有一些物种保留原状,像鱼类进化为两栖类后,鱼类还延续生存,爬行类中也有极少数(鳄、蜴蝎等)至今仍然保持了7000万年前恐龙的原始形态。 地球岩层中的生物遗迹揭示,在生物进化史上,每隔一定时期就会发生一次物种大灭绝,白垩纪末期的恐龙灭绝不是生物进化史上惟一的灾难,在更早的年代曾发生过绝大部分无脊椎动物在很短时间突然出现的“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现象。就像生物从单细胞向多细胞进化与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进化一样,它们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有1984年发现的我国云南澄江化石群为证)。 迄今没有明显的证据可以证明恐龙灭绝这种大规模生物灭绝是由小行星撞击引起的。但是,地球内部至今仍在继续的地质构造频繁变动的事实表明,周期性地壳构造变动引起的环境“灾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始终起主导作用,当然,小规模的物种逐渐进化也是贯穿于整个生命演变过程。周期性天体爆发(如新星爆发)是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行星在演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那些山脉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和海底矿藏就是解释恐龙时代因地壳剧烈变动而终结的最好说明。


Monday, 25 April 2016

保龄球是谁发明的?

保龄球的起源也许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200年的古埃及,人们在那里发现了类似现代保龄球运动的大理石球和瓶。在13世纪的德国教会里,流行着一种“九柱球”的游戏,来检验教徒对宗教的信仰程度。直到宗教革命之后,马丁路德统一了九瓶制,成为现代保龄球运动的真正起源。如今,保龄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项时尚运动,流行于欧、美、大洋洲和亚洲一些国家。 保龄球,英文名是bowling,又称地滚球,它是在木板道上滚球击柱的一种室内运动。 保龄球最早开始于公元3至4世纪的德国。最初,天主教徒在教堂走廊里安放木柱,用石头滚地击之。他们认为击倒木柱可以为自己赎罪、消灾;击不中就应该更加虔诚地信仰“天主”。直到14世纪初,才逐渐演变成为德国民间普遍爱好的体育运动项目。后来,荷兰人和德国人的后裔移居美国,便把保龄球传到了美国。 在16世纪时,是9个瓶的游戏,数年后,演变成10个木瓶,瓶的摆设形状也从钻石形变成三角形。1895年,美国保龄球总会正式成立。 1951年,国际保龄球联合会成立,1954年,第一次保龄球国际比赛在芬兰的赫尔辛基举行。1988年的奥运会,保龄球列为表演项目。 比赛分个人赛和多人赛。赛前,以抽签决定道次和投球顺序。比赛时,在球道终端放置10个木瓶成三角形,参加比赛者在犯规线后轮流投球撞击木瓶;每人均连续投击两球为1轮,10轮为一局;击倒一个木瓶得1分,以此类推,得分多者为胜。 规则规定,运动员投球时必须站在犯规线后面,不得超越或触及犯规线,违者判该次投球得分无效。投球动作规定用下手前送方式,采用其他方式为违例。 保龄球具有娱乐性、趣味性、抗争性和技巧性,给人以身体和意志的锻炼。由于是室内活动,不受时间、气候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也不受年龄的限制,易学易打,所以成为男女老少人人皆宜的特殊运动。


箭毒蛙的资料

箭毒蛙科Dendrobatidae:无尾目的一科。箭毒蛙科有6~8属130~170种,分布于拉丁美洲从尼加拉瓜到巴西东南部和玻利维亚一带。箭毒蛙毫无疑问是拉丁美洲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蛙类,同时它们也属于世界上毒性最大的动物之列。


鳄鱼为什么把燕千鸟当作朋友?

在非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些地方,有一种叫燕千鸟的小鸟,它被人们称为牙签鸟,或叫“鳄鱼的哨兵”,是生性凶猛残暴的鳄鱼的好朋友。 每当鳄鱼饱餐之后,懒洋洋地伏身在河滩上晒太阳时,成群的燕千鸟就在它身上啄食小虫,还会钻进鳄鱼的大嘴里,啄食鳄鱼牙缝里的残渣剩食和寄生虫,好像人们用牙签剔牙一样,使鳄鱼感到非常舒服。这样,鳄鱼得到了一位十分尽职的义务保健员,而燕千鸟则在鳄鱼的牙缝里填饱了肚子。 有时鳄睡熟了,燕千鸟飞到它嘴边,用翅膀拍打几下,于是鳄鱼便自动张开大嘴,让小鸟进去剔牙,自己就安闲地睡觉。有时鳄鱼竟一梦不醒地闭合大嘴,燕千鸟也有对付的妙法,用尖硬的羽毛轻轻地碰刺鳄鱼松软的口腔,鳄鱼便立刻又张开大嘴,让这些小鸟继续工作或飞去。 燕千鸟还是鳄鱼的义务“警卫员”。它的感觉很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就会惊觉地一哄而散。这样,反应迟钝的鳄鱼就会猛地醒过来,迅速钻入水中躲避起来,作好戒备,迎击来敌。 鳄鱼和燕千鸟这种终生合作、世代友好的互惠互利行为,就是生物学上常说的“共生”或“共栖”现象。


Sunday, 24 April 2016

火焰的资料

火焰的温度很高 散发出光和热。火焰是燃料和空气混合后迅速转变为燃烧产物的化学过程中出现的可见光或其他的物理表现形式,燃烧是化学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物理现象。火焰可以给人带来许多益处,但使用不慎却亦可以害人至深。产生火焰的三个条件是有可燃物,氧化剂,温度达到着火点(但部分物质燃烧并非一定需要氧气,如活泼的金属镁可以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燃烧)。


电锤是谁发明的?

1932年,博世推出第一台带旋动冲击机制的电锤,名为专业级 EH 600。 经过博世工程师们的反复研发及试验,专世终于推出了首款冲击钻。这个小型电动「手持」发动机,代表了的电动工具诞生,它为博世开拓了全新的技术领域,简化了工业程序,大大提高制造业的效率,革命性地取代人工凿钻的传统建筑工具,成为人类工具史上一个重要标记。 1952年,针对车间使用而设计的400W电钻,由全金属制成却配备双绝缘马达,安全可靠。1981年,博世推出了首款两公斤电锤,这是当时世界上最轻的电锤,实现了「轻装备、强动力」的目标。


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

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定,也就是说重心越低越稳定。当不倒翁在竖立状态处于平衡时,重心和接触点的距离最小,即重心最低。偏离平衡位置后,重心总是升高的。因此,这种状态的平衡是稳定平衡。所以不倒翁无论如何摇摆,总是不倒的。再比如像我们在科技馆看到的“锥体上滚”实验,也是这个道理,由于锥体的形状和两边轨道的形状,使它的重心在下降,但看起来好像在上升,向上滚与生活中的事实不符合。但它只是一种假像,看到它的本质,还是重心降低了,因此重心越低越稳定。在生活中为增加物体的稳定性,我们常采用加重下面的重量,如电扇底座、话筒架、公共汽车站牌等。


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

俄罗斯领土横跨欧亚两洲,是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北临北冰洋,西濒波罗的海,西南靠黑海、亚速海和里海,东临太平洋,隔海与美国阿拉斯加和日本相望。陆地西部与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交界,南部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接壤。

1.俄罗斯 - 17,075,200

2.加拿大 - 9,984,670

3.中国 - 9,600,000

4.美国 - 9,372,615

5.巴西 - 8,511,965

6.澳大利亚 - 7,686,850

7.印度 - 2,981,900

8.阿根廷 - 2,766,890

9.哈萨克斯坦 - 2,727,300

10.苏丹 - 2,505,810

霓虹灯的资料

霓:有时在虹的外侧还能看到第二道虹,光彩比第一道虹稍淡,色序是外紫内红,与虹相反。 虹:原意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就是彩虹,也是七彩的,色序从外至内分别为:赤、橙、黄、绿、蓝、靛、紫。 霓虹灯:夜间用来吸引顾客,或装饰夜景的彩色灯,所以用“霓虹”这两种美丽的东西来作为这种灯的名字。 霓虹是英文NEON的音译。


素描效果


Thursday, 21 April 2016

河马为什么出红汗?

我国有个动物园,在引进河马时虚惊一场。人们发现在运输河马的过程中,河马身体表面流血了。专家们解释说,那不是血,而是河马排出来的红色汗液。当时我看到这则报道,印象很深。现在,鲜红似血的汗成了河马的重要标志。   不过,红汗有什么作用?这曾经是难倒生物学家的问题。河马排出的汗液含红色色素,经皮肤反射显现是红色的,这就引出河马出“血汗”的说法。有人认为,河马的红汗就像其他动物的汗一样有解热功能;也有人认为,红汗可以防水;还有人认为红汗可以杀菌,有研究表明,一般汗液里都含有杀菌蛋白质。日本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表明,河马的汗兼备防晒和抗生素的功能。   桥本贵美子是日本京都药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有一天,她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动物园玩,孩子看见河马身上红红的,惊奇地说:瞧,河马受伤了。”桥本贵美子说:“那不是河马在出血,而是在流汗。”孩子接着问:“我们出的汗都没有颜色,为什么河马的汗是红色的呢?”桥本贵美子一下子也被问住了,是呀,她沉思着说:“总有一天我会告诉你正确答案。”   从动物园回来后,她开始查阅资料,发现科学家没有仔细地研究过这个常见的问题。于是,她率同事们到动物园,采集河马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河马汗中分离出红色和橘红色两种色素,通过X线衍射图研究这两种色素的结构,得知这些色素原来是河马体内的有机酸代谢的产物。他们把其中红色色素命名为“河马酸”。这两种色素的吸光波长正好介于200纳米至600纳米之间,这正是一般紫外线及可见光的范围,证明河马出的红汗,的确有防晒的功能。这些分离出来的色素极不稳定,而在河马身上却能维持数小时,才由鲜红的汗聚合成褐色的块状物。他们推测,这可能是河马随排汗分泌的黏液维持了色素的稳定。   研究人员还发现,河马汗的红色色素能抑制绿脓杆菌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的生长。这对河马来说很重要,因为雄河马常为竞争生存领地而打斗,经常伤痕累累,如果没有红汗的保护,感染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   不少药厂的老总对桥本贵美子的研究成果非常感兴趣,希望借此开发更好的防晒霜和抗生素。不过研究人员指出,河马汗液里的这些成分,属于不稳定化合物,若要开发成人类使用的防晒用品、抗生素,还需要一段时间。


复印机是谁发明出来的?

  复印机是谁发明的呢?这位发明家叫查切斯特·卡尔森。   卡尔森12岁时,个子长得又瘦又高。为了帮助父母养家糊口,他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贝纳迪诺干零活。14岁那年,他挑起了抚养双亲的重担,每天早早就得起床,上学前先去商店擦玻璃橱窗,下午还得去银行和报社打扫,每星期六要从早晨六点一直忙到晚上六点。他的父亲是一位流动理发师,由于关节炎和肺病而无法工作。母亲也患有肺病,长年卧床不起。他俩就生卡尔森一人。   生活上的重担压得卡尔森喘不过气来,许多小孩子处于这种压力下早就退学了。但是,卡尔森顶住了。当他念初中时除了看门的工作外,还在印刷厂当学徒。高中时他除了继续干擦洗玻璃窗、打扫地板等活计外,还利用星期六和星期天在化学实验室工作。他先进入里弗赛德专科学校学习,然后又在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念书。他艰苦奋斗了5年,可是,他却欠了1400美元的债。   1930年,工作特别难找,卡尔森给82家公司写信要求工作,但是只有两家公司给他复函,还表示不能雇用他。最后,卡尔森总算在纽约一家电子公司的专利部门找到了一个固定的工作。在那儿复制文件和图表之类的麻烦事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手稿必须重新打印出来,图表得送到照相复印公司去复印,这既花钱又费时间。他心想如果在办公室里有一架机器,只要把原文本塞进这架机器里,一按电钮就可得到一模一样的复本,那该有多好呀!1935年,他开始着手研制这种机器。当时人们同现在一样,总认为没有设备完善、规模巨大的实验室就不可能有重大发明。29岁的卡尔森,瘦瘦的个子,虽然两眼近视,却是个意志坚强、锲而不舍的人。他单枪匹马埋头干了三年,细心观察光怎样作用于物质和探索图像从一张纸传到另张纸上面的独特方法。星期六、星期天和每天晚上,纽约公共图书馆内都留下了他勤奋学习的身影,甚至在地铁里他也在思考问题。对他来说,时间永远不够用,因为他身负三副重担,白天他得努力工作来保住他的饭碗;夜晚去夜校读书,以便取得学位;百忙之中还要实现他的夙愿——研制复印机。通过理论上探索,他终于掌握了静电学。1937年,他正式提出申请,要求获得“静电摄影法”的专利权。卡尔森确信他已掌握了静电复印的基本概念,但是他还得把理论用于实际。他便把自己唯一的一间起居室的壁橱改成临时实验室,但结果证明它不能适应实验需要。因此,他在长岛的阿斯托里亚租了一小间简陋房子,在里面配备了实验用的物品。另外,他节衣缩食,用节省下的钱雇用了一位实验助手,帮他一起做实验。   1938年10月22日,在这间简陋的房间里,卡尔森用墨水在一块玻璃板上书写了“阿斯托里亚1938.10.22”几个字,又用一块布手帕在涂硫金属板上拭擦,使它带上电荷,然后隔着写有字的玻璃板,在泛光灯下将这块金属板爆光3秒钟,又在板上显示出来了。接着卡尔森又把一张蜡纸平压在涂硫的金属板上,纸上也复印出了相同的字。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静电复印,以后这种方法被命名为“静电印刷术”。然而,对卡尔森来说,以后几年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根据他的图纸设计生产的各种复印机总不能使他满意。他想方设法推广这种机器,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可是他发现人们对他的发明漠不关心。1939~1944年间,包括雷明顿·兰德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在内的二十多家公司拒绝接受卡尔森的新产品。尽管美国全国发明者理事会看到复印机的需要,但却否定了卡尔森的制作法。   卡尔森仍不断地向四处发信,打电话,以加强他的专利权地位。1944年,他专程到了俄亥俄州的哥伦布市向非盈利性工业研究机构巴特尔纪念学院表演了他的制作法,“巴特尔”表示同意从事复印机的发展工作,但要将收益的60%付给该学院。然而,制造商们对此仍毫无兴趣。其中有的人把卡尔森制作法称为“粗糙或玩具式器具”。   根据合同,“巴特尔”用于研究静电复印机付出的费用超过某个限度时,卡尔森就得多付15000美元。卡尔森取出自己的银行存款,好言劝其亲属慷慨解囊,帮助他凑足资金。不久,势头开始变了。纽约罗彻斯特的一家小公司开始为卡尔森作小笔推销。1947年4月,卡尔森收到了巴特尔公司汇出的第一张2500美元专利支票。但直到1950年,静电复印机才在市场上出售。此后又过了10年,该公司生产了914型书桌大小的复印机,人们只要一按电钮就可以在一般的纸张上得到干印复本。   当时,在市场上出售的复印机有好多种型号,其中有伊斯门柯达克公司的一种采用化合显影剂的“湿写”复印机和明尼苏达矿业公司的一种利用红外线灯光热量在纸上形成图像的“热写”复印机。而静电复印机突出的优点是:这种复印机用干写法,不需要化学药品或特殊的纸张,而加工出的复印件质量特别好。   静电复印机,在我国是70年代后期被广泛地应用起来的一种复印工具。它作为现代办公室用品大踏步地走进办公室,日益受到人们欢迎。


笛子是谁发明的?

笛子的历史 黄帝时期,即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竹子,开始选竹为材料制笛,《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以竹为村料是笛制的一大进步,一者竹比骨振动性好,发音清脆;二者竹便于加工。秦汉时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笛在古代称为“篴”。到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记载。 1978年,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两支竹篪,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两支竹笛,出土的篪和古籍中记载的汉篪,除长度略有出入外,其他形制完全相同;出土的笛除与记载相同外,并在墓内的竹筒上写有篪的字样,显然是古代竹笛,古代的篪和笛非常相似,历来有人篪、笛不分,说成是同一乐器,实际是有区别的。从出土篪、笛可以看出:篪, 6孔,闭口,能奏五声加一变化音,全身髹(xiū)漆;笛,7孔,开口,能奏七声加两个变化音,不髹漆。战国时,篪是祭神或宴亭时演奏的主要旋律乐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学生宋玉的《笛赋》中也曾讲到当时南方的笛,与今日之笛已十分相像。 笛在汉代前多指竖吹笛,秦汉以来,笛已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并延续了很长时期。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横笛,亦称“横吹”。它在汉代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支竹笛,都属横吹类的笛乐器。 北朝时,笛子不仅极为普遍,而且有所发展,形制、长短、粗细变化较大。到了北周和隋代,开始有了“横笛”之名。隋朝后期,出现了能演奏半音阶的十孔笛。 从唐代起,笛子还有大横吹和小横吹的区别。同时,竖吹的篪才被称为箫,横吹则称之为笛。唐朝吕才,制“尺八”,竖吹,并传入日本;在古都奈良的正仓院中,珍藏着我国盛唐时期制作的4支横笛。其中有牙和雕石横笛各一支,竹质的两支,它们长短不同,但都开有7个椭圆形音孔。刘系作七星管笛,蒙膜助声,是为笛加膜的第一人。 在晋时已有竖笛,吹头加一木头,使气从缝隙中通过,射向两哨孔边陵发音。 宋笛制多样,有叉手笛、龙颈笛、十一孔的小横吹、九孔的大横笛、七孔玉笛等等。 元朝以后笛子与现在类似,由于戏曲的蓬勃发展,笛子成为很多剧种的伴奏乐器,并按伴奏剧种不同分为两类:梆笛和曲笛。 20世纪六十年代,赵松庭发明排笛,将2至4根不同调的笛子扎在一起,音域可扩大三个八度以上,音乐富于变化,易于演奏。 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 笛子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在管身上开有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音孔。吹孔是笛子的第一个孔,气流由此吹入,使管内空气振动而发音。膜孔是笛子的第二个孔,专用来贴笛膜,笛膜多用芦苇膜或竹膜做成,笛膜经气流振动,便发出清脆而圆润的乐音。 笛子虽然短小简单,但它却有七千年的历史。大约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时候,笛子由骨制改为竹制。在公元前1世纪末汉武帝时,笛子称为"横吹",它在当时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7世纪开始,笛子又有了改进,增加了膜孔,使它的表现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演奏技术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到了10世纪,随着宋词元曲的崛起,笛子成了伴奏吟词唱曲的主要乐器,在民间戏曲以及少数民族剧种的乐队里,笛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乐器。 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然而,笛子的表现力不仅仅在于优美的旋律,它还能表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比如模仿各种鸟叫等。 笛子不但演奏技巧丰富,而且它的品种也多种多样,有曲笛、梆笛、定调笛、加键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北两派。


Wednesday, 20 April 2016

红枣的资料

红枣,又名大枣。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具有滋阴补阳,补血之功效。红枣为温带作物,适应性强。红枣素有“铁杆庄稼”之称,具有耐旱、耐涝的特性,是发展节水型林果业的首选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