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8 May 2016

冰塊為什麼會浮在水面上?

水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東西,自然界的物質都遵守著物理與化學的自然規律,惟獨水不遵守。水的特性讓許多科學家「跌破眼鏡」。水是最平凡又是最奇妙的東西,至今仍使許多聰明的人百思不解。不過幸好水不遵守自然界的常規,否則所有的生物都無法生存。例如自然界的常規是溫度愈低,物質的密度就愈大,但是水的密度在4℃時最大,水由4℃到0℃,溫度降低,密度反而減少。如果水的密度是0℃最大,在冬天時,所結的冰會沉到水底,而表面的水又會繼續結冰下沉去,如此整個海洋、湖泊、河川從水底到水面都會結成冰塊。沒有一條魚、沒有一株水草,能夠生存在冰塊裏,整個水域會變為毫無生命氣息的地方。  但是事實不是這樣,冰的密度比4℃水的密度小,所以水結冰時是浮在水面上,不會沉到水底去。水面上結了冰就會隔絕水與冷空氣的接觸,因此冰結到某一個厚度後就會停止。這樣冰天雪地的南北極,企鵝仍然可以在冰塊底下找到豐富的魚群為食物。為什麼水會有這種奇妙的特性,幫助生物的存活呢?這是科學家無法回答的問題。全世界只有水有這種特性,其它物質都沒有這種特性。一九00年一個化學家蘇斯連(Sutherland)提出:「水的結構是(H2O)n,當水在100℃沸騰時,n=1,水是以一個、個互不相連的水分子存在。當溫度降低時n值就增大,4℃時n值最大,比重也最大。但是溫度小於4℃時,水分子逐漸結成為六角形的晶體結構。到0℃結冰時,n=6,成為六角形晶體。由於六角形晶體水分子之間有較大的空隙,所以水在結冰時,密度反而比4℃時低。」蘇斯連的解釋,對於水的特性有進一步的認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