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3 November 2017

魔術方塊由來

魔術方塊(英語:Rubik's Cube),在中國大陸稱為魔方,在香港稱為扭計骰,是匈牙利建築學教授和雕塑家魯比克厄爾諾(Rubik Ernő),於1974年發明的機械益智玩具,最初的名稱叫Magic Cube,後來被Ideal Toys改為Rubik's cube。根據估計,魔術方塊自發明以來在全世界已經售出了3億多個。
魔術方塊在1980年代最為風靡,至今未衰。面世不久後,很多類似的玩具也紛紛出現,有些出自發明人魯比克,包括2階、4階和5階版本的魔術方塊;有些則是出自別人之手。
魔術方塊發明人魯比克教授在1974年獲得匈牙利專利號HU170062,他認為別人不太願意生產這種玩具,因此沒有申請國際專利,但實際上仿製品幾乎馬上就出現了。

起源:
最早的魔術方塊是魯比克教授發明的,但是並不是為了投入生產和娛樂。因為他是建築學和雕塑學教授,所以他自己動手做出了第一個魔術方塊的雛形來幫助學生們認識空間立方體的組成和結構。在他完成第一個作品以後,轉動了幾下,發現原本齊整的魔術方塊竟然很難恢復,於是他意識到這個新的發明會很不簡單。但是他想不到的是,這個邊長不到6公分的玩具竟然會在未來風靡全球,甚至出現了以魔術方塊為道具的運動。
定義:

魔術方塊為一種用於娛樂的玩具,英文官方名字叫做Rubik's Cube,也就是用魯比克教授的名字命名的,是目前最普遍和最原始的魔術方塊種類。是一個三階立方體,由26個小方塊和一個三維十字連接軸組成。其中包含6個處於面最中心無法移動的塊,12個邊塊和8個角塊。六個面每個有一種顏色,一般來說,標準的魔術方塊的顏色應該是藍、白、紅、綠、黃和橙色,其中藍綠相對、白黃相對、紅橙相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